其實聲學一直是很多小白們很好奇的領域,我們的聲音還有很多為解開的秘密,但是有一些規律還是被研究出來了,聲學實驗室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
哈斯效應雙耳效應
當兩個相同強度的聲音同時延遲到聽者的耳朵時,如果延遲在30ms以內,聲音就會在不存在延遲聲源的情況下被可聽的來自聲源。當延遲時間超過30毫秒但未達到50毫秒時,可以聽到延遲的聲源,但聲音仍然來自未延遲的聲源。只有當延遲時間超過50毫秒時,延遲的聲音才被認為是清晰的回聲。這種現象被稱為哈斯效應,有時被稱為優先效應。 1,兩個聲源中一個聲源與另一個聲源之間的延遲時間在5-35ms之內,就好像兩個聲源合并成一個,聽者只能感覺到前方聲源的存在而方向,感覺不到另一個聲源的存在。
2,如果一個聲源延遲另一個聲源30-50ms,已經能夠感覺到兩個聲源的存在,但是方向依然是由前者設定的。
3,如果一個聲源的延遲大于其他聲源50ms,可以同時感受到兩個聲源的存在,聲源的方向決定了滯后聲音為一個清晰的回聲。德波伊爾效應
德波義耳的效果是立體聲系統定位的另一個基礎。德波伊爾效應實驗是:放置左右聲道兩個揚聲器,聽者在兩個揚聲器的對稱線上聆聽,兩個揚聲器饋入不同的信號,可以得出如下結論:
1,如果兩個揚聲器的饋電信號相同,即強度差ΔL= 0,時間差Δt= 0,此時只感覺到聲音,并從兩個揚聲器的對稱線上。
2,如果兩個揚聲器之間的強度差ΔL不為0,此時收聽聲音更加響亮一個揚聲器,如果強度差ΔL大于或等于15dB,那么從揚聲器中感受到的聲音就越大。
3,如果強度水平差ΔL= 0,但兩個揚聲器之間的時間差Δt不為0,則感覺到第一個揚聲器的聲音達到運動的方向。如果時間差Δt大于或等于3ms,則感覺來自第一揚聲器的聲音達到該方向
韋伯定律
韋伯定律表明,人類聽覺的主觀感受與客觀刺激的對數成正比。當聲音較小并且聲波的幅度增加時,人耳的主觀感受的量大大增加。當聲音強度較大且聲波幅度相同時,人耳主觀感覺音量的增加較小。
遮蔽效果
環境中的其他聲音降低了聽者對特定聲音的聽覺能力,這被稱為掩蔽。當一個聲音比另一個聲音強得多時,當兩個聲音足夠大時,只能聽到正在響的聲音,而不是另一個。掩蔽量與掩蔽聲音的聲壓有關。掩蔽聲音的聲壓級增加,掩蔽量相應增加。另外,低頻聲音的掩蔽范圍大于高頻聲音的掩蔽范圍。人耳的這種聽覺特征提供了降噪電路設計的重要見解。在磁帶播放中有這樣一種聆聽體驗,因為當音樂節目連續變化時,我們沒有聽到磁帶的背景噪音,并且當音樂節目結束時(空白磁帶)可以感覺到更響亮的聲音“咝..... 。“磁帶存在噪音。為了減少噪音對節目聲音的影響信噪比(SN)的概念被提出,這意味著信號強度要求足夠大于噪聲強度,使得聽音沒有噪音。 一些降噪系統是使用掩蔽效應原理設計的。
【勞埃德效應】(制作假立體聲的原理)
勞埃德效應是立體聲范圍的心理聲學效應。 勞埃德的效果表明,如果延遲信號再次疊加在直達信號上,就會有清晰的空間感,聲音似乎來自四面八方,聽眾似乎在樂隊中。
鎖孔效果
單聲道錄音和播放系統采用麥克風錄音,將信號錄制在音軌上,播放時使用放大器和揚聲器,因此播放的聲源是一個點源,作為收聽者通過門羹聽音孔 交響樂,這就是所謂的鎖孔效應。
更多資訊請關注http://www.naodi.com.cn/